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2011/06/29周三免費講座----合歡山之旅分享

各位好:
5/28-5/29 八位夥伴抱著如果---颱風真影響就回頭信念
依原訂計畫前往合歡山賞花
 
沒想到卻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想聽聽他們的故事並一覽合歡美景嗎?
 
歡迎您---6/29(三)晚上19:30-21:00花蓮分會見!!
 
 
荒野八瘋敬邀
(菊芬.國平.家萓.奕葦.晃哥.大美.大貓.和玉)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各位夥伴好

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的案例
今天通過許可成立了
除了要感謝杰峯、語喬與秀美等夥伴願意把土地交付信託外
也感謝村長、娟娟、筱芸等環境信託小組夥伴的協助
才有今天這第一個成功的案例

當然
環境信託小組後續還要再努力把相關的SOP建構起來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夥伴願意把土地信託出來
大家再一起努力囉

荒野保護協會 保育部主任周東漢100/6/1




國在谷就在 自然谷首例環境信託
台灣第一起環境信託成功案例,為於新竹縣芎林鄉及橫山鄉界的自然谷,將成為環境教育的場所。(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只要中華民國一天沒有滅亡,自然谷會一直從事環境教育。」
台灣第一起環境信託成功案例昨天發表,由竹科前工程師吳杰峰與兩位家庭主婦吳語喬、劉秀美合資六百萬元,在新竹縣芎林鄉、橫山鄉界的芎林鄉華龍村購買面積一.三甲的山谷(見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委託荒野保護協會永續進行環境教育工作,開放給公眾使用。
工程師主婦攜手逐夢
吳杰峰表示,這塊地完成環境信託之後,將永久成為環境教育用地,除非中華民國滅亡,法律全部失效,否則自然谷不會改變用途。
目前從事攀樹教練工作的吳杰峰,因熱愛大自然而離開人人稱羨的工程師工作,原本跟五名友人計畫集資購買一片林地進行環境信託,後來三名友人退出,他和兩位友人繼續推動這個築夢計畫,發現這塊林地沒有噴灑農藥,筆筒樹、蕨類豐富,還有飛鼠飛躍林間,地主也有相同理念,決定購買下來信託給大眾使用,不會留給子孫。
環保署表示,所謂環境信託就是將「環境」交付到「可信任的受託人」手上,以委託人保護環境的意思永續經營,由「不特定的多數人」共同享受利益。
另外,環境教育法六月五日上路,公家機關、公家機構、公營事業及政府資金占五十%以上財團法人與高中(職)以下學校的員工與師生,每年需上四小時的環境教育課程,違法者處新台幣五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環保署結合民間團體為馬總統、吳敦義院長設計的課程是認識濕地,地點在新北市五股濕地,當天馬總統如果沒有乖乖聽完四個小時課程,還要擇日補足時數,才符合環境教育法規定。


竹科人買山谷 築台灣版龍貓森林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2011.06.01 04:19 am
 

新竹南何山自然谷為國內首宗環境信託成功案例,荒野保護協會在自然谷進行環境教育。
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森林不見了,龍貓怎麼辦?」日本動漫導演宮崎駿的動畫作品龍貓問世後,在日本,有許多相信龍貓存在的小朋友,擔憂土地持續開發可能破壞龍貓的家,透過家長要求宮崎駿號召成立龍貓基金會,至今已購得廿一塊「龍貓森林」,透過龍貓基金會以環境信託方式保存下來。攀樹教練吳杰峯與友人以六百萬元買下新竹南何山自然谷,本周透過環境信託交給荒野保護協會永久保護,成為「台灣版龍貓森林」,也是國內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
卅八歲的吳杰峯過去是新竹科學園區工程師,四年前有感於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與五位友人共同出資買地。一行人為了找地,當初從台南看到新竹,最後從十多個地點中,挑出位於新竹芎林鄉鹿寮坑的南何山一塊谷地,成為國內首宗環境信託發源地。
台灣科技業在金融海嘯期間遭受重創,與吳杰峯一同購地的三位工程師不敵景氣衝擊,紛紛退出。
吳杰峯為了買地,擔任工程師賺的薪水幾乎全數透支,甚至借了兩百萬元,「只為了圓一個夢想,即使我走了,自然谷在百年後還得以保存。」
南何山位於新竹縣芎林鄉與橫山鄉的交界稜線上,往西南西方向移動,山凹處便是自然谷所在地。
自然谷面積約一點三甲,周圍多為原始森林,還可見到飛鼠、穿山甲等許多野生動物。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指出,荒野未來會在自然谷舉辦環境教育活動,如夜間賞螢、探訪穿山甲的家、森林探險等。
近期將鎖定五股濕地、富陽公園、新竹蓮花寺等地,透過環境信託保留成為生物棲息的「生態跳島」,營造更多「台灣版龍貓森林」。
【2011/06/01 聯合報】http://udn.com/
蘋果日報
新竹自然谷 台環境信託首例
2011 0601     
【陳嘉恩╱台北報導】擁有新竹縣南何山「自然谷」一點三甲地(約一萬三千平方公尺)的三名地主,為讓子孫能有永久的環境教育基地,決定把土地信託給荒野保護協會管理。環保署昨宣布許可這項信託案,成為二○○三年制定《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以來首件環境信託成功案例。
竹科工程師捐地
環保署綜合計劃處長葉俊宏說,環境信託是指把環境交給「可信任的受託人」,妥善管理和永續經營,讓環境永續被多數人共享。
自然谷的三名地主吳杰峯、吳語喬、劉秀美都是荒野保護協會會員。三十八歲的吳杰峯原是竹科工程師,他說,四年多前和友人花六百多萬元買下土地,盼進行棲地保護和生態保育宣導,「把自然谷信託給荒野是保障土地不會隨意被買回開發。」
接受委託的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說,自然谷將作為環境教育基地,未來規劃讓孩子能到這看飛鼠、穿山甲,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私人和政府土地能信託給環團。

爬樹、開農場 大孩子圓夢

描述: http://udn.com/2010/images/linedot.gif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描述: http://udn.com/1024/BLOG/blog.gif、曾懿晴/連線報導】
2011.06.01 04:19 am

描述: http://udn.com/NEWS/MEDIA/6372099-2581516.JPG
科技人吳杰峯(左起)、許佑銘與吳語喬,練就爬樹功。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李青霖攝影
「我們希望為台灣保留更多自然土地」,經四年多努力,國內第一個環境信託成功案例,終於出現,推動者之一吳語喬昨晚略顯激動說。台灣土地開發過度,她希望這是一個平台,「大家一起來享用」。
2009年,科技業「裁員滾滾」,一職難求,有六名科技人相繼離職,練了一身「爬樹功」,合資山上買地,教人爬樹、開闢自然農場與生態教室。當時,六人有三人已離職,兩人在職,準備「有機會就轉換跑道」;他們分別從事半導體光罩、IC設計、類比IC設計與體設備業,六人合資七百萬多元,在新竹縣芎林鄉龍華村鹿寮坑山間,買了片一點八公頃的山林,開始築夢。
成員之一吳杰峯說,他們都是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理念相同,大家想買塊地,保護生態;四年前,參加鹿寮坑桐花季,發現一位爬樹專家在教學,與之深談,決定學爬樹。山上大樹多,他們架上特殊繩索與器械,指導大、小朋友單繩上樹,彰師大、清大教授都委託他們做樹冠層生物的研究,林務局也請他們教攀樹技巧。
目前擔任攀樹教練的吳杰峯說,熱帶雨林中,八、九成生物棲息在樹上,其中三成永遠不會下樹,有五成偶爾下來,一般樹林,樹冠層可觀察生物非常多樣,像紫斑蝶會夜宿、螞蟻上樹築窩,還有昆蟲、鳥類與苔蘚。
「上了樹,身心靈都不一樣。」透過專業爬樹,他們也懂修樹技巧,「我們義務幫學校修樹」,吳語喬說。
這片山林二十年未耕作,不施農藥,濕度夠,筆筒樹、蕨類特別豐富,吳語喬還遍植土肉桂、台灣櫸、烏心石等原生種植物,「希望成為自然生態教室」。
吳語喬說,當初買地時大家講好「不留給子孫」,要作公益信託,開放大眾使用,「土地不是你的,就無所求」。
2011/06/01 聯合報】http://udn.com/


自然谷 臺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成功案例
 
【記者郭襄陽台北報導】「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臺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成功出現,奠定我國環境信託的種子,開展環境教育新紀元。

此案例除展開後續的環境保護行動,並將可依環境教育法規定輔導成為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以鼓勵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與適當之經營管理者,提供具有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之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之場所。

現今臺灣因為環保意識覺醒,許多人士相繼投入環境保護工作,但是如何能使環境保護的志業超越自己有限生命而永久被維持?環境信託即是一個途徑。

環保署表示,所謂環境信託是公益信託的一種類型,簡單的說就是將「環境」交付到「可信任的受託人」手上,以委託人保護環境的意思而能永續經營,而環境被妥善維護管理後,所造成的好處及利益,是由「不特定的多數人」所共享公益。

環保署指出,環境信託好處多多,如棲地補償信託,減少棲地生態(溼地)功能之損失,維護物種多樣性,經過環保署多年宣導與民間團體的推動,今年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終於申請許可「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環保署表示,該環境信託目的在於進行棲地保護及生態保育相關宣導教育活動,期為環境教育及荒野保護之理念樹立典範,共謀人與土地之共同和諧,永續長存,相信能有效帶動我國推動環境公益信託。

據了解,這種具有公益精神的環境信託,最早是以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的模式出現於英國,1907年由英國國會正式通過國民信託法,允許個人或團體委託或捐贈歷史襲產、土地、房地產等,交予信託組織經營管理,發展至今百年歷史,會員已超過200萬人,是全英國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環境自然與文史保育團體。

公益信託向來即為世界各國廣納社會力量,共同保存自然與文化資產的利器。因為環境信託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所以能適時的提供人民自主性進行土地保護的可能途徑。如何運用民眾的集體力量共同維護環境生態,以「環境信託」為後世留下珍貴的資產,是當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環保署強調,環境信託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因為永遠擁有,為了因應此種世界潮流,環保署即在92年發布「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提供國人對自己「財產」、「利益」投入「從事有關環境保護事務為目的之信託」,有關「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可上網環保署首頁\教育宣導\環保伙伴\環保公益信託項下查詢取得。一個明確的法令依據,期待國人更多的響應,為臺灣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2011/05/31

自然谷基地 環境信託首例
 2011/6/1|作者:楊慧玉|點閱次數:946|推薦朋友|新聞評分|環保列印 
 【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終於在新竹縣誕生,可望成為我國環境信託的種子,開展環境教育新紀元。

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為占地一點三甲的淺山山區,位於新竹縣芎林鄉與橫山鄉的交界稜線上,為吳杰峰、吳語喬、劉秀美等三人於四年前購買下保育。如今依《信託法》公益信任條款委託荒野保護協會管理,並由環保署監督,讓這片山林不因世代、股東想法的變更或歧異得以永遠保存,並作環境教育之用。

吳杰峰本身為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夥伴,原本與五位朋友買下這片土地,前兩年金融風暴,資金壓力下有三人退出,吳杰峰為了繼續夢想不惜透支、借貸兩百萬元投入,而今如願透過環境信託確認能將該山林永久保存,感到欣慰。

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環境信託的成立有投石問路之意,不但為台灣環境信託開啟新頁,也讓往後有意永續土地的擁有者可依循相同模式,使環境保護超越自己的有限生命,而永久被維持。

環保署表示,環境信託是公益信託的一種類型,簡單說就是將「環境」交付到「可信任的受託人」手上,以委託人保護環境的意思而能永續經營,而環境被妥善維護管理後,所造成的好處及利益,是由「不特定的多數人」所共享;環保署將扮演監督角色,監督雙方確實在該處進行棲地保護及生態保育相關宣導教育活動。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此為將土地還諸天地的行為,建議免除其捐稅。而透過三位監察人與環保署的監督,也將確保荒野保護協會永續守護這片土地。

吳杰峰、吳語喬與許佑銘都是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多年共處,理念相同,大家想買塊地,保護生態。這片山林十年未耕作,未施農藥,濕度夠,筆筒樹、蕨類特別豐富,吳語喬還遍植土肉桂、台灣櫸、烏心石等原生種植物,希望成為自然生態教室。

荒野保護協會成員把這塊土地當作新的生態樂園,假日上山幫忙開墾、觀察;他們的專業,已口耳相傳,廣受邀約,春節還到南部帶爬樹活動,生活與興趣充分結合,「我們為生命做了最佳抉擇」。

【臺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成功案例-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
 提供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綜計處
描述: 訂閱最新消息 


        「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臺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成功出現,奠定我國環境信託的種子,開展環境教育新紀元。此案例除展開後續的環境保護行動,並將可依環境教育法規定輔導成為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以鼓勵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與適當之經營管理者,提供具有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之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之場所。

        
現今臺灣因為環保意識覺醒,許多人士相繼投入環境保護工作,但是如何能使環境保護的志業超越自己有限生命而永久被維持?環境信託即是一個途徑。

        
環保署表示,所謂環境信託是公益信託的一種類型,簡單的說就是將「環境」交付到「可信任的受託人」手上,以委託人保護環境的意思而能永續經營,而環境被妥善維護管理後,所造成的好處及利益,是由「不特定的多數人」所共享公益。

        
環保署表示,環境信託好處多多,如棲地補償信託,減少棲地生態(溼地)功能之損失,維護物種多樣性,經過環保署多年宣導與民間團體的推動,今年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終於申請許可「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環保署表示,該環境信託目的在於進行棲地保護及生態保育相關宣導教育活動,期為環境教育及荒野保護之理念樹立典範,共謀人與土地之共同和諧,永續長存,相信能有效帶動我國推動環境公益信託。

        
據了解,這種具有公益精神的環境信託,最早是以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的模式出現於英國,1907年由英國國會正式通過國民信託法,允許個人或團體委託或捐贈歷史襲產、土地、房地產等,交予信託組織經營管理,發展至今百年歷史,會員已超過200萬人,是全英國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環境自然與文史保育團體。

        
公益信託向來即為世界各國廣納社會力量,共同保存自然與文化資產的利器。因為環境信託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所以能適時的提供人民自主性進行土地保護的可能途徑。如何運用民眾的集體力量共同維護環境生態,以「環境信託」為後世留下珍貴的資產,是當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環保署表示,環境信託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因為永遠擁有,為了因應此種世界潮流,環保署即在92年發布「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提供國人對自己「財產」、「利益」投入「從事有關環境保護事務為目的之信託」,有關「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可上網環保署首頁\教育宣導\環保伙伴\環保公益信託項下查詢取得。一個明確的法令依據,期待國人更多的響應,為臺灣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83678

「馬英九總統宣布國光撤後」所感-----李根政老師

文☉李根政(2011.4.23)

經過近二年的抗爭,馬英九總統以國光石化開發案,對環境的衝擊超過當地所能承載,宣布政府將透過經濟部要求中油在國光石化董事會上,不支持彰化投資案。馬總統感性的表示,在彰化大城看到溼地農民和養蚵人跪地祈求上天保佑,「深刻體會到當地生態,與來自土地令人動容的生命力」,這是他做出最後決策的重要基礎。

基於普遍「人性」,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執政者心中的善根和反省力,然而,如果沒有鍥而不捨、動搖選票的反對運動,馬總統會願意真的聆聽來自土地、弱勢人民的心聲?或者認真考量「世代正義」?或者,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蘇貞昌、蔡英文會願意公開承認過去的錯誤

人民的力量、選票的考量,才是讓朝野領導人不得不改變的關鍵。則,為何環評歹戲拖磨近二年才決策?為何讓鄉親父老在漫漫長路反覆奔波,在環保署外忍受烈日、雨淋,枯燥的等待?乃至悲憤、傷心流淚?為何放任經濟部長以失業、產業出走等不實言論恐嚇人民任由環保署角色錯亂的一再想方設法為國光解套?

環評審查期間,環保團體、鄉親父老、青年學子、藝文、醫界等辛苦動員的成果,非僅止於國光在彰化撤案,更強化了公民社會的力量,催化了對石化業以及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發展模式的對話和反省,由此觀點,反國光石化運動當然是台灣社運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我們無法認同某些偏頗的評論。中時的社論說「社運團體,民進黨執政的八年中,沈寂風散,力量潰失」,「透過國光石化…再與政黨結合,走出自己的路」。這種一口咬定十年社運只是某政黨的「外圍團體」的評論,是因為無知產生的偏見,更是對這十年來守護鄉土,不離不棄的環運界一大侮辱。

從2000年民進黨執政至今,環保團體始終沒有放棄對政府的監督

從新十大建設中的蘇花高速公路和吉洋人工湖;大投資大溫暖計畫中的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中科三期、彰工電廠;延續自國民黨的湖山水庫、曾文越域引水、全民造林;乃至2008年國民黨二度執政後的台電大林電廠、中油三輕擴建案、農村再生條例、中科四期、灣寶後龍科技園區、東山掩埋廠等不勝枚舉的錯誤政策,何處沒有草根人民與環保團體集結、抗爭、聲嘶力竭的吶喊?又何嘗沒有挑戰政府成功的案例?

十幾年來,台灣的環境運動已經走在超越政黨、政治意識型態,以土地、世代正義為終極關懷的道路之上,看似微弱的公民社會,透過一個個遍地開花的愛鄉護土,捍衛弱勢農漁的運動,已逐漸成為台灣新社會的基盤,是傲慢、短視、媚俗的主流媒體看不到,是二大恐龍政黨離公民社會太遙遠,而非它們不存在。反國光石化的成功,正代表這股社會新能量的集結、釋放以及再創造,這讓我們更加深信:要矯正錯誤的政策,不可能靠執政者的善意或反省,唯有強健的公民社會,才是帶領國家進步的關鍵力量。

謹以本文向反國光石化及各地奮鬥不懈的伙伴們致敬,我們打了美好的一仗。但這個盲目追求GDP成長,被財團綁架的國家,還需要更多的人民覺醒,匯聚出足以改變整個體制的力量,當下及未來的道路仍是遍地荊棘。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2011世界海洋日-點亮海洋新希望 巡迴影展--6/15產房

         6/15花蓮分會將以柯金源導演所拍攝的紀錄「產房」,開啟2011海洋巡迴影展的序幕。本片所記錄的,正是人們重返海洋、發現問題後,深刻反省與動手實踐的動人歷程。歡迎民眾免費觀賞!(場地限25人)
棲地守護一直是荒野保護協會成立的宗旨,相信大自然擁有經營自己的能力;我們除了關心中華白海豚在台灣西岸的棲地保護,也將透過對台灣海洋保護區之關注,保育生物繽紛的海洋。本會希望從台灣領海出發,關注海洋環境養護與永續漁法、永續海鮮,反對任何「竭澤而漁」式之破壞性漁具、漁法。因為我們相信,唯有「懷抱感恩的心,珍惜取用海洋資源」,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富饒而年年有魚的海洋。
放映地點: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花蓮尚志路9-22樓)
放映時間:100/6/15晚上19:30-21:00(請提前入場)
      
◎活動洽詢:03-8357070 荒野花蓮分會(週一~週五am09:00-17:00)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100/6/7-100/6/10分會休館

親愛的會員及會友您好:
6/8-6/11將前往香港參加「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續發展教育台灣濕地教育工作者交流活動」(四天三夜)
由於班機是6/8一大早,6/7需提前北上
因此6/7-6/10這段期間,分會暫時休館
造成大家的不便還請見諒
 
回來後,7月份週三講座時,再與大家分享
 
祝大家  端午佳節愉快!!
 
 
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