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夥伴好
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的案例
今天通過許可成立了
除了要感謝杰峯、語喬與秀美等夥伴願意把土地交付信託外
也感謝村長、娟娟、筱芸等環境信託小組夥伴的協助
才有今天這第一個成功的案例
當然
環境信託小組後續還要再努力把相關的SOP建構起來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夥伴願意把土地信託出來
大家再一起努力囉
荒野保護協會 保育部主任周東漢100/6/1
國在谷就在 自然谷首例環境信託
|
台灣第一起環境信託成功案例,為於新竹縣芎林鄉及橫山鄉界的自然谷,將成為環境教育的場所。(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只要中華民國一天沒有滅亡,自然谷會一直從事環境教育。」
台灣第一起環境信託成功案例昨天發表,由竹科前工程師吳杰峰與兩位家庭主婦吳語喬、劉秀美合資六百萬元,在新竹縣芎林鄉、橫山鄉界的芎林鄉華龍村購買面積一.三甲的山谷(見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委託荒野保護協會永續進行環境教育工作,開放給公眾使用。
工程師主婦攜手逐夢
吳杰峰表示,這塊地完成環境信託之後,將永久成為環境教育用地,除非中華民國滅亡,法律全部失效,否則自然谷不會改變用途。
目前從事攀樹教練工作的吳杰峰,因熱愛大自然而離開人人稱羨的工程師工作,原本跟五名友人計畫集資購買一片林地進行環境信託,後來三名友人退出,他和兩位友人繼續推動這個築夢計畫,發現這塊林地沒有噴灑農藥,筆筒樹、蕨類豐富,還有飛鼠飛躍林間,地主也有相同理念,決定購買下來信託給大眾使用,不會留給子孫。
環保署表示,所謂環境信託就是將「環境」交付到「可信任的受託人」手上,以委託人保護環境的意思永續經營,由「不特定的多數人」共同享受利益。
另外,環境教育法六月五日上路,公家機關、公家機構、公營事業及政府資金占五十%以上財團法人與高中(職)以下學校的員工與師生,每年需上四小時的環境教育課程,違法者處新台幣五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
環保署結合民間團體為馬總統、吳敦義院長設計的課程是認識濕地,地點在新北市五股濕地,當天馬總統如果沒有乖乖聽完四個小時課程,還要擇日補足時數,才符合環境教育法規定。
|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 2011.06.01 04:19 am |
|
|
|
新竹南何山自然谷為國內首宗環境信託成功案例,荒野保護協會在自然谷進行環境教育。
圖/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
「森林不見了,龍貓怎麼辦?」 日本動漫導演宮崎駿的動畫作品龍貓問世後,在日本, 有許多相信龍貓存在的小朋友, 擔憂土地持續開發可能破壞龍貓的家, 透過家長要求宮崎駿號召成立龍貓基金會,至今已購得廿一塊「 龍貓森林」,透過龍貓基金會以環境信託方式保存下來。攀樹教練吳杰峯與友人以六百萬元買下新竹南何山自然谷, 本周透過環境信託交給荒野保護協會永久保護,成為「 台灣版龍貓森林」,也是國內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
卅八歲的吳杰峯過去是新竹科學園區工程師, 四年前有感於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與五位友人共同出資買地。 一行人為了找地,當初從台南看到新竹,最後從十多個地點中, 挑出位於新竹芎林鄉鹿寮坑的南何山一塊谷地, 成為國內首宗環境信託發源地。
台灣科技業在金融海嘯期間遭受重創, 與吳杰峯一同購地的三位工程師不敵景氣衝擊,紛紛退出。
吳杰峯為了買地,擔任工程師賺的薪水幾乎全數透支, 甚至借了兩百萬元,「只為了圓一個夢想,即使我走了, 自然谷在百年後還得以保存。」
南何山位於新竹縣芎林鄉與橫山鄉的交界稜線上, 往西南西方向移動,山凹處便是自然谷所在地。
自然谷面積約一點三甲,周圍多為原始森林,還可見到飛鼠、 穿山甲等許多野生動物。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指出, 荒野未來會在自然谷舉辦環境教育活動,如夜間賞螢、 探訪穿山甲的家、森林探險等。
近期將鎖定五股濕地、富陽公園、新竹蓮花寺等地, 透過環境信託保留成為生物棲息的「生態跳島」,營造更多「 台灣版龍貓森林」。 蘋果日報 新竹自然谷 台環境信託首例 2011年 06月01日 【陳嘉恩╱台北報導】擁有新竹縣南何山「自然谷」一點三甲地(約一萬三千平方公尺)的三名地主,為讓子孫能有永久的環境教育基地,決定把土地信託給荒野保護協會管理。環保署昨宣布許可這項信託案,成為二○○三年制定《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以來首件環境信託成功案例。 竹科工程師捐地 環保署綜合計劃處長葉俊宏說,環境信託是指把環境交給「可信任的受託人」,妥善管理和永續經營,讓環境永續被多數人共享。 自然谷的三名地主吳杰峯、吳語喬、劉秀美都是荒野保護協會會員。三十八歲的吳杰峯原是竹科工程師,他說,四年多前和友人花六百多萬元買下土地,盼進行棲地保護和生態保育宣導,「把自然谷信託給荒野是保障土地不會隨意被買回開發。」 接受委託的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說,自然谷將作為環境教育基地,未來規劃讓孩子能到這看飛鼠、穿山甲,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私人和政府土地能信託給環團。
|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曾懿晴/連線報導】 | 2011.06.01 04:19 am |
|
|
|
科技人吳杰峯(左起)、許佑銘與吳語喬,練就爬樹功。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李青霖攝影 |
「我們希望為台灣保留更多自然土地」,經四年多努力,國內第一個環境信託成功案例,終於出現,推動者之一吳語喬昨晚略顯激動說。台灣土地開發過度,她希望這是一個平台,「大家一起來享用」。 2009年,科技業「裁員滾滾」,一職難求,有六名科技人相繼離職,練了一身「爬樹功」,合資山上買地,教人爬樹、開闢自然農場與生態教室。當時,六人有三人已離職,兩人在職,準備「有機會就轉換跑道」;他們分別從事半導體光罩、IC設計、類比IC設計與體設備業,六人合資七百萬多元,在新竹縣芎林鄉龍華村鹿寮坑山間,買了片一點八公頃的山林,開始築夢。 成員之一吳杰峯說,他們都是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理念相同,大家想買塊地,保護生態;四年前,參加鹿寮坑桐花季,發現一位爬樹專家在教學,與之深談,決定學爬樹。山上大樹多,他們架上特殊繩索與器械,指導大、小朋友單繩上樹,彰師大、清大教授都委託他們做樹冠層生物的研究,林務局也請他們教攀樹技巧。 目前擔任攀樹教練的吳杰峯說,熱帶雨林中,八、九成生物棲息在樹上,其中三成永遠不會下樹,有五成偶爾下來,一般樹林,樹冠層可觀察生物非常多樣,像紫斑蝶會夜宿、螞蟻上樹築窩,還有昆蟲、鳥類與苔蘚。 「上了樹,身心靈都不一樣。」透過專業爬樹,他們也懂修樹技巧,「我們義務幫學校修樹」,吳語喬說。 這片山林二十年未耕作,不施農藥,濕度夠,筆筒樹、蕨類特別豐富,吳語喬還遍植土肉桂、台灣櫸、烏心石等原生種植物,「希望成為自然生態教室」。 吳語喬說,當初買地時大家講好「不留給子孫」,要作公益信託,開放大眾使用,「土地不是你的,就無所求」。 |
自然谷 臺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成功案例 |
|
|
【記者郭襄陽台北報導】「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臺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成功出現,奠定我國環境信託的種子,開展環境教育新紀元。
此案例除展開後續的環境保護行動,並將可依環境教育法規定輔導成為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以鼓勵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與適當之經營管理者,提供具有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之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之場所。
現今臺灣因為環保意識覺醒,許多人士相繼投入環境保護工作,但是如何能使環境保護的志業超越自己有限生命而永久被維持?環境信託即是一個途徑。
環保署表示,所謂環境信託是公益信託的一種類型,簡單的說就是將「環境」交付到「可信任的受託人」手上,以委託人保護環境的意思而能永續經營,而環境被妥善維護管理後,所造成的好處及利益,是由「不特定的多數人」所共享公益。
環保署指出,環境信託好處多多,如棲地補償信託,減少棲地生態(溼地)功能之損失,維護物種多樣性,經過環保署多年宣導與民間團體的推動,今年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終於申請許可「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環保署表示,該環境信託目的在於進行棲地保護及生態保育相關宣導教育活動,期為環境教育及荒野保護之理念樹立典範,共謀人與土地之共同和諧,永續長存,相信能有效帶動我國推動環境公益信託。
據了解,這種具有公益精神的環境信託,最早是以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的模式出現於英國,1907年由英國國會正式通過國民信託法,允許個人或團體委託或捐贈歷史襲產、土地、房地產等,交予信託組織經營管理,發展至今百年歷史,會員已超過200萬人,是全英國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環境自然與文史保育團體。
公益信託向來即為世界各國廣納社會力量,共同保存自然與文化資產的利器。因為環境信託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所以能適時的提供人民自主性進行土地保護的可能途徑。如何運用民眾的集體力量共同維護環境生態,以「環境信託」為後世留下珍貴的資產,是當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環保署強調,環境信託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因為永遠擁有,為了因應此種世界潮流,環保署即在92年發布「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提供國人對自己「財產」、「利益」投入「從事有關環境保護事務為目的之信託」,有關「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可上網環保署首頁\教育宣導\環保伙伴\環保公益信託項下查詢取得。一個明確的法令依據,期待國人更多的響應,為臺灣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2011/05/31 |
|
自然谷基地 環境信託首例 | |
|
|
|
| 【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終於在新竹縣誕生,可望成為我國環境信託的種子,開展環境教育新紀元。
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為占地一點三甲的淺山山區,位於新竹縣芎林鄉與橫山鄉的交界稜線上,為吳杰峰、吳語喬、劉秀美等三人於四年前購買下保育。如今依《信託法》公益信任條款委託荒野保護協會管理,並由環保署監督,讓這片山林不因世代、股東想法的變更或歧異得以永遠保存,並作環境教育之用。
吳杰峰本身為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夥伴,原本與五位朋友買下這片土地,前兩年金融風暴,資金壓力下有三人退出,吳杰峰為了繼續夢想不惜透支、借貸兩百萬元投入,而今如願透過環境信託確認能將該山林永久保存,感到欣慰。
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環境信託的成立有投石問路之意,不但為台灣環境信託開啟新頁,也讓往後有意永續土地的擁有者可依循相同模式,使環境保護超越自己的有限生命,而永久被維持。
環保署表示,環境信託是公益信託的一種類型,簡單說就是將「環境」交付到「可信任的受託人」手上,以委託人保護環境的意思而能永續經營,而環境被妥善維護管理後,所造成的好處及利益,是由「不特定的多數人」所共享;環保署將扮演監督角色,監督雙方確實在該處進行棲地保護及生態保育相關宣導教育活動。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此為將土地還諸天地的行為,建議免除其捐稅。而透過三位監察人與環保署的監督,也將確保荒野保護協會永續守護這片土地。
吳杰峰、吳語喬與許佑銘都是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多年共處,理念相同,大家想買塊地,保護生態。這片山林十年未耕作,未施農藥,濕度夠,筆筒樹、蕨類特別豐富,吳語喬還遍植土肉桂、台灣櫸、烏心石等原生種植物,希望成為自然生態教室。
荒野保護協會成員把這塊土地當作新的生態樂園,假日上山幫忙開墾、觀察;他們的專業,已口耳相傳,廣受邀約,春節還到南部帶爬樹活動,生活與興趣充分結合,「我們為生命做了最佳抉擇」。 |
|
【臺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成功案例-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 |
|
|
|
「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臺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成功出現,奠定我國環境信託的種子,開展環境教育新紀元。此案例除展開後續的環境保護行動,並將可依環境教育法規定輔導成為環境教育設施或場所,以鼓勵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課程方案與適當之經營管理者,提供具有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之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之場所。
現今臺灣因為環保意識覺醒,許多人士相繼投入環境保護工作,但是如何能使環境保護的志業超越自己有限生命而永久被維持?環境信託即是一個途徑。
環保署表示,所謂環境信託是公益信託的一種類型,簡單的說就是將「環境」交付到「可信任的受託人」手上,以委託人保護環境的意思而能永續經營,而環境被妥善維護管理後,所造成的好處及利益,是由「不特定的多數人」所共享公益。
環保署表示,環境信託好處多多,如棲地補償信託,減少棲地生態(溼地)功能之損失,維護物種多樣性,經過環保署多年宣導與民間團體的推動,今年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終於申請許可「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環保署表示,該環境信託目的在於進行棲地保護及生態保育相關宣導教育活動,期為環境教育及荒野保護之理念樹立典範,共謀人與土地之共同和諧,永續長存,相信能有效帶動我國推動環境公益信託。
據了解,這種具有公益精神的環境信託,最早是以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的模式出現於英國,1907年由英國國會正式通過國民信託法,允許個人或團體委託或捐贈歷史襲產、土地、房地產等,交予信託組織經營管理,發展至今百年歷史,會員已超過200萬人,是全英國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環境自然與文史保育團體。
公益信託向來即為世界各國廣納社會力量,共同保存自然與文化資產的利器。因為環境信託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所以能適時的提供人民自主性進行土地保護的可能途徑。如何運用民眾的集體力量共同維護環境生態,以「環境信託」為後世留下珍貴的資產,是當前一個重要的課題。
環保署表示,環境信託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因為永遠擁有,為了因應此種世界潮流,環保署即在92年發布「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提供國人對自己「財產」、「利益」投入「從事有關環境保護事務為目的之信託」,有關「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可上網環保署首頁\教育宣導\環保伙伴\環保公益信託項下查詢取得。一個明確的法令依據,期待國人更多的響應,為臺灣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 |
|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836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